保险代理怎样冲破围城

下来,但目前这种方向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保险代理将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从目前而言,在现有市场资源还不丰裕的艰苦条件做大规模,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是大部分保险中介走出困境的主要方向。如果说规模是保险专业中介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业务品质则是中介追求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13个月保费继续率是反映首期业务品质和续期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保险公司在进行经代合作时最为关注的业务指标之一。

 钥匙二:

  借保险营销体制改革东风

  现有营销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保险中介的生存空间。按理说,各大保险公司在各省市的分支机构都是保险产品的销售公司,因为他们都履行着中介的职能,他们不生产产品,不做研发,只做产品销售,职能的重叠导致中介与保险分支机构形成实质的竞争关系,而在这样的竞争中,保险专业中介注定是弱势群体。

  保险公司之所以不愿意与专业中介公司合作,根本在于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众所周知,目前,保险营销员与保险公司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员工,没有固定工资及相关福利。有事实上的雇佣关系,却没有事实上的劳动保障,可以说这些年寿险营销渠道业务的“高增长”,某种意义上是牺牲营销员权益和行业持续发展能力为代价的。

  保险营销员是一支人员庞杂、层级严密的队伍,一旦其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犹如行业内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基于此,保险营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有人提出,将保险营销员纳入保险公司的员工编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然而,200多万的营销员大军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外也没有类似的做法。笔者认为,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合作,逐步分流销售职能,走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将是一条捷径。

  于是我们将看到这样一个景象:保险公司主要承担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业务管理和充分运用好保险资金等保险业务的经营,而将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交由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办理,理赔案件的估损及理算则交由保险公估公司办理,从而提高保险经营的效益。

 钥匙三:摒弃传统思维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

  保险专业中介公司要更好发展下去,业务开展不能仅仅靠股东业务,或者通过社会关系争取业务,要注重专业化,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化是保险中介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