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传奇(下)

是风雨中人,眼看在广州的国民党行政院及各部乱成一团,就趁乱逃往香港一走了之。

 

  选择公私合营之路,

  甘为国家富强牺牲私利

  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日落黄昏,见证了一个灰暗时代的结束,也见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刘鸿生并没有留恋香港。次子刘念义来迎了,他说再等一下,这一等等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不久,周恩来果然派专人来港做滞留在那里的上海工商界人士工作了。他感慨地说:“我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我的事业都在国内,我怎能留在海外做‘白华’!”他对念义说:“当年在重庆时曾有幸两次见到过周先生,他谦虚平易,丝毫没有国民党那种大官架子,当时我曾可惜他是位共产党人;现在他是新中国的总理了。他来请我们回去,感佩,感佩!”

  刘鸿生与刘念义乘太古轮直驶天津。甫抵津,就接周总理邀他赴京的电报。他终于和周总理促膝面谈了。总理详细询问了在港上海工商界人士生活和思想情况后说,共产党的政策是保护民族工商业者私人财产的,包括工商企业和一切生活资料。民族工商业者可以保留过去的生活嘛,不要有什么顾虑,刘氏企业将会得到政府的保护。周总理坦率的态度,让刘开始消除了心中的疑虑。

  返沪后,刘鸿生成了陈毅市长的座上常客。作为“守法户”,他平安度过“五反”运动。刘鸿生先后当选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等职,为解放初期上海的经济恢复尽心尽力,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的建设成就,使刘鸿生对共产党的态度由信赖、佩服转为真诚拥护。1954年,刘鸿生代表刘氏企业集团正式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当年7月1日,章华毛纺织厂第一个被国家批准实行公私合营,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毛纺织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初,价值2000多万元的刘氏企业集团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刘家享受五厘定息,生活宽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6年10月1日,作为中国仅次于荣氏家族的最富有资本家的刘鸿生,病榻上平静地闭上了眼睛,享年68岁。“定息可以分取,但不要多取……拿多了对你们没有好处……”这是刘鸿生留给家属的最后一句话。

  时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的胡厥文曾赋一铭,高度评价刘鸿生的一生:“明察秋毫,恢恢大度。创业惟新,不封故步。细大不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