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传奇(上)
五楼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六楼是章华毛纺织公司、刘鸿记账房以及刘氏其他中小企业,七楼是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和医务室等,八楼是他自己的公馆。由此可以想见他的雄心勃勃计划:要把所有刘氏企业合并改组为一个托拉斯企业。为了这个目标,他一方面设立企业银行,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合起来;将“刘鸿记账房”,作为刘氏企业的财务收支中心,居中调度,居高临下指挥他策划中的托拉斯。另一方面,他设立了顾丽江采办处,规定刘氏企业一切物料、机器、材料、设备等的采办,都必须委托这个事务所统一办理。
刘鸿生事业进入巅峰期的标志是1932年受邀“入主招商局”,一时名震全国朝野。 创立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最大的经济实体,在半个世纪历史岁月里,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附属企业(其创办的保险招商局、仁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民族保险业真正意义上的起点),为中国近代经济以及民族工商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暴露出经营落后,管理腐败,贿赂公行等现在传统国企的体制弊端,连年亏损,难于维持。虽然从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再改为“商办”来回折腾几回,虽强调一切按商律办事,但不可避免带有浓厚的封建官僚衙门习气,居然公开推行世袭制,父子承袭,兄弟互替,拉帮结派,中饱私囊,出现了轰动一时的招商局三大腐败案件——汉口分局施氏父子舞弊案、天津麦氏父子舞弊案以及李国杰舞弊案。招商局总管理处总办赵铁桥也因为大刀阔斧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阶层而遇刺身亡。 早在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致函刘鸿生,希望他出任招商局总办,考虑到招商局人事关系复杂,各有政治靠山,矛盾多,接手管理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刘便以事务纷繁婉辞未就,到1932年,国民政府将招商局收归国营,纳入官僚买办资本体系,很想在实业界中找一位颇孚声望的帅才挂帅,清查整顿。行政院长宋子文与刘是圣约翰大学的前后同学,便再次力邀,刘鸿生几经推辞,终于出任招商局总办,表示“义务任职,不支薪水”,怀着“彻底整理,通盘筹划”的大略,上任履职之始,刘就大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革故鼎新:裁员减政,调整部门机构设置,将各项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推动对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改组,缩小了理事会的职权范围,使总经理较少受理事会的羁绊和掣肘,拥有更多主动权,提高办事效率;施行聘用制度,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