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传奇(上)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1920年起到40年代,他投资创办的企业多达60多个,跨20多个行业,刘鸿生的梦想是:把刘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托拉斯”集团。

  刘鸿生曾说,我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办企业和教育子女。刘鸿生有10个儿子,3个女儿。儿子以“念”字辈行,依次以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为名,足见他以传统道德育儿的良苦用心。他把这13个子女都送往国外接受最好的教育(4个儿子留美,4个儿子留英,2个儿子留日,3个女儿分别留学美英日),安排他们学习不同的专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不可测的未来政局,像对待事业的态度一样:“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将来不管哪一国的势力来华,我总有我的子女出来应付局面。我将不惜工本让你们学成世界上最有用的学问,回国以后,可以分别负责经营我的企业。”儿女回国后,刘鸿生就把他们都放在底层小职员位置上加以锻炼,逐步委以重任。

  刘鸿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当年创办火柴厂,以工代赈,就大量安置逃荒难民。他发明了把糊制火柴盒的工序分包给城乡困难家庭的方法,使他们在闲暇时间,老幼家庭成员都可动手制作,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使这些贫寒家庭获得收益。他常常对慈善赈灾慷慨解囊。年仅30岁已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第一届五华董之一,31岁就被推举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并且一做就是17年。他关心桑梓教育事业,1919年捐资建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鸿贞女子中学(后并入定海中学)、定海时疫医院等。

  试水保险业,为工商企业保驾护航

  刘氏企业集团的蓬勃发展,使刘鸿生的目光转向新兴的保险业。自办自营的众多企业,都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了财产险,由于煤栈、火柴厂、煤球公司、毛纺织厂、水泥厂等,均属有高风险的,不得不屈服于保险公司的高费率,每年要支付大笔保险费,肥水外流,于是他想把所属各公司的保险业务集中起来,自设保险公司经营。考虑到保险公司的运营专业性非常强,需要专业的保险人才,刘鸿生便请圣约翰大学同学潘学安(时任友邦人寿副总经理)帮助经营,恰巧潘学安此时正考虑离开友邦自创保险公司,双方一拍即合。鉴于刘氏企业多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户往来,刘亦请上海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共同投资经营,陈光甫正欲在金融界扩张,满口应允,极力赞成。

  1927年3月19日,大华保险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1928年7月31日领得全国注册局公司注册第三类第161号执照)。资本总额12万元,分1200股,每股10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