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公估:市场细分寻突破
人的考试进行了改革,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考试分为准入资格和公估师两个档次,分级考试将极大地提升保险公估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监督管理机关针对市场、资源、考试等方面给予的引导和实质性帮助切实地推动了保险公估业的发展,为2007年以及未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保险公司与保险公估机构 合作不断深化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都是建立在完整、和谐的产业链的基础上。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引入保险公估机构作为其经营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保险公司的理赔事宜交由专业的保险公估公司处理。许多保险公司通过以往几年与保险公估机构的合作实践,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公估的看法。实践证明,保险公估是保险市场上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制度性安排和机制创新,是保险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首要条件之一,引入保险公估有利于拓展整个保险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优良服务的同时,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7年,保险公司高层管理者与保险公估机构高层管理者之间“总对总”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从总公司层面尝试推广、加强、规范与保险公估机构的合作,将部分或全部理赔事务交由保险公估机构处理,专心构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细分市场 专业化经营 保险公估机构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机动车辆险、企业财产险、货运、船舶险、建筑、安装工程险以及人身险等方方面面,与社会的每一个组成单位——企业、家庭和个人息息相关,这对保险公估机构提出了非常高的专业化经营要求。2007年,保险公估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实现了两类分流。一类是保险公估业的内部分工。各保险公估机构按照自身的资源基础,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优化,设立专业保险险种的保险公估部门,或者进行专营性经营,为客户提供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初步改变了过去市场定位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另一类是服务品质的分流。保险公估机构在过去的一年里,日益按照自身的竞争战略出现了服务品质的初步分流。按照哈佛大学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一部分保险公估机构以自身技术与专业优势,努力实现与竞争者的差别化。另一部分保险公估机构则追求低成本的服务。分流后的保险公估机构将分别成为劳务输出的机构和服务品质输出的机构。这将与客户的不同需求相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