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规范车险市场
本报讯 日前,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举行了深圳保险行业车险、短期意外险自律公约签署仪式,各公司表示将严格执行行业规定,自愿接受和配合行业跟踪小组的定期跟踪调研工作。深圳23家产险公司主要负责人、21家寿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深圳保监局派人出席了签约活动,并对行业组织开展的行业自律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 1996年9月2日,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曾组织召开过全国首次“深圳市保险机构制止不正当竞争公约签约大会”。同业公会属下6家会员公司的负责人当场签订了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人寿保险自律公约。这对于深圳保险业严格自律、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随着深圳保险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非理性竞争现象逐渐抬头,不仅扰乱了保险市场,同时也对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此次深圳保险业开展的行业自律公约签署活动,是在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以市场诚信建设为起点,狠抓车险、短意险市场规范的一个有力举措。 市场秩序尚未实现根本好转 在2010年全市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深圳保监局局长余龙华对行业开展自律协调工作作了专门强调并指出,2009年深圳保险业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1.59亿元,同比增长12.78%,超出同期深圳GDP增长水平2.08个百分点。产险保费收入100.29亿元,同比增长13.81%。人身险保费收入171.31亿元,同比增长12.18%;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人身险保障型产品快速发展,占比达65.41%,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产险中非车险占比32%,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深圳产险一举扭转连续经营亏损的局面,实现承保利润1.5亿元。承保利润率2.05%,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深圳市场规范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圳保险市场秩序良好但尚未实现根本好转,一是在财产险方面,车险领域的弄虚作假问题仍不容忽视。非车险领域,特别是大型商业风险领域非理性价格竞争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在人身险方面,主要集中在银保业务和短意险业务方面,手续费支付不规范,非理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在保险中介方面,虚开中介服务发票,通过中介“走账”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中介公司一开始就对中介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长期经营的理念;还有的中介公司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不履行合法手续随意变更地址和负责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手续费支付更加严格 为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抑制恶性竞争行为,切实保护广大车主的合法权益,目前,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向各产险公司印发了《深圳市保险行业车险业务规范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深圳市保险行业车险中介业务手续费自律方案》(以下简称“《自律方案》”),要求各产险公司严格遵守上述方案规定,切实按照行业制定的“手续费跟单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系统改造,以实现系统跟单管理。 其中,《实施方案》对交强险续保车辆的保险业务作了规定,要求各公司严格按照交强险理赔信息简易平台操作指引执行,以确保实现交强险的费率浮动,维护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自律方案》对中介业务手续费的使用作了明确,禁止各公司将手续费作为营销费使用,包括禁止向本公司劳动合同制员工在内的其他任何人及任何非法代理机构支付手续费用。手续费只能支付给具有合法资格的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专业代理机构、经纪公司和兼业代理机构,以及各公司营销系列从业人员等。《自律方案》还规定禁止向公司直接业务支付手续费用,如保险公司劳动合同制员工销售的业务,投保人通过电话、网络或柜面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业务,其他非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保险营销员获取的业务。此外,《自律方案》还对手续费据实列支,依法纳税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包括严禁现金支付行为,必须实行银行转账的支付方式,要求代理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统一专用发票及业务清单等,一并作为公司财务凭证入账。 据悉,各家保险公司还要根据行业统一标准对自身业务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业务处理系统、核保系统,以及财务系统的相互衔接,从出单、核保到支付手续费实施逐单控制。任何公司和个人对市场中存在的手续费管理使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都可以向深圳保监局或保险同业公会投诉或举报。而且,保险行业还成立了“情况跟踪小组”,每月抽取3至6家公司,适时进行跟踪调研,确保车险自律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