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陷混沌 从众危机导致车险市场利益链断裂
“中间返点没有了,车主的保费价格也就高上去了。”上海专业车险代理商李涛(化名)无奈地向记者透露。
然而在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看来,商业车险通过行业协会统一规定上限,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不得以高于该费率向中介机构支付手续费,也有其苦衷。该负责人分析称,上海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已经在亏损道路上经营了5年,这5年内,几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经营车险是盈利的,究其原因就是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成全了众多的车险中介销售机构,为了能更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保险公司之间之前往往不惜大打价格战,向车险中介支付两倍甚至三倍的手续费用,而车险中介也趁机向保险公司开口征收所有高额手续费,更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很多家保险公司还都有应收保费在车险中介手里,难以收回。
难以走出的怪圈
车险市场同时发出两面叫苦的声音,在外界看来,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车险自律公约已经开始显现效用,但是这也让深陷亏损怪圈的车险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0月9日,一位车险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经营车险是亏损的,车险中介销售车险业务也是亏损的,车主对于商业车险也始终抱不信任的态度,整个车险行业也是亏损的,那到底谁是盈利,谁又是利益既得者。
“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彻底扭转车险业长亏不赢的局面,车险自律公约是监管机构发出的第一道令牌,接下来就是实行见费出单机制,这肯定会让车险中介觉得痛苦,但是问题的根源也在于车险业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在于保险公司,同样还在于车险中介。保险公司不计成本地支付高额手续费,车险中介也在不计成本地扩大规模,监管机构的用意是先遏制保险公司恶性竞争的局面,正本清源,然后车险中介才老老实实地做业务。”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分析道。
但现在还有难题,两道措施一发布,已经让车险中介感觉到生存的困难。据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到今年9月,上海有64家车险中介已经停止了代销车险业务,而这些公司大都是主动提出停止代销的,其中有20家是汽车销售公司和汽车修理厂,还有更多的专业车险中介如从众、车盟、盛大以及一大批中小专业车险中介更是生存艰难。
中介欲告保监局监管不力
如此多的保险中介停止代理车险业务,让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寒意顿生。
据本报了解,现在保险公司还有很多应有保费留在车险中介手里,如果这些车险中介停止代理业务,那么保险公司将马上和这些机构结清应收保费。
10月8日,中华保险上海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这些公司到期停止兼业代理,那么结清应收保费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从众车险中介退市的话,那么应收保费回收就变得困难重重,所以保险公司现在都在密切关注从众的问题。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