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实行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最终搁浅。
从7月6日 《车险自律公约和实施细则的补充方案 (征求意见稿)》下发,到7月26日财险同业会议协商确定无果,中小财险公司呼声很高的手续费差异化还是高开低走,最终只剩下几许涟漪。
“各家财险公司意见难以统一,这是商业车险手续费差异化未能最终实行的关键。不过,自今年3月车险条款被质疑 ‘高保低赔’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在展开车险调研,可能对车险条款费率重新放开市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在年中推出手续费差异化可能显得不合时宜。”知情人士透露。
方案难有共识
2008年开始,上海车险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的手续费上限分别设定为15%和4%,也就是俗称的“15+4”。自此,沪上车险经营的规范性得到提高,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2010年,上海车险市场保费过百亿,综合成本率97.5%,承保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
不过,今年上半年,上海财险市场主体增多,但新车销量萎缩,使得车险的蛋糕无法做大,业务规模的扩张主要靠抢食其他财险公司的原有业务。加之去年车险市场整体盈利使得不少财险公司“好了伤疤忘了疼”,手续费攀升成为业务竞争的必然结果。知情人士透露,商业车险手续费现平均已达20%上下,个别新设立的财险公司其商业车险手续费一度达到28%。
眼见手续费之战再度升级,沪上车险很有可能再现“有规模没利润”的窘境,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于是于7月上旬下发 《车险自律公约和实施细则的补充方案 (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差异化的手续费来缓和车险市场恶性竞争的态势,确保车险市场盈利。
遗憾的是,由于各家财险公司立场不同,最终差异化方案没有达成共识。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手续费差异化,中小财险公司普遍采取欢迎态度,只需要根据市场份额或者成立年限加以一定的区分,保证手续费比大财险公司有一定的抬高即可。 “卡就卡在大财险公司身上。早在去年,上海就曾设想将商业车险手续费实行差异化,但遭到大财险公司的竭力反对。此次旧事重提,大财险公司的态度很是关键。 ”
据悉,对于这次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下发的5类手续费差异化方案,人保、太保、平安3大财险公司还是表现出了高姿态,认为需要扶持中小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发展,其手续费提升几个点并无关系。但在具体选择何种方案上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