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漏洞造成赔付过大 车险挣扎于亏损“泥潭”
此外,车险理赔中的道德风险也导致赔付支出的大量增加。业内人士称,一些汽车维修企业为骗取高额保险赔款,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制造假案件或扩大事故损失。而保险公司查勘定损能力不足、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无意间纵容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和蔓延。据悉,近年来骗保事件都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车险市场如此竞争态势,导致国内某产险公司陷入亏损无法自拔,目前已被证监会托管。
软硬兼施的对策
就在车险业务陷入“利润门”无法自拔之际,今年6月18日,一份由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车险行业自律公约及其实施细则发放到各家保险公司“一把手”手上。据悉,该自律公约对中介手续费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无锡平保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公约,今后各产险公司给予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最高只能是“10%+4%”,即商业车险手续费最高为10%,交强险手续费最高为4%。在此之前,保监会也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产险公司不得进行恶性价格战,将车险标准保费最低折扣规定为7折,新车为9.55折。“通过行业自律来最大限度避免恶性价格战的发生,以此来提高产险公司的保费充足率。”
不过,也有人对自律这一做法提出了质疑。某保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坦率地表示,虽然自律公约对违规操作也有了相应的处罚力度,但现在车险违规经营这么多,从何处下手,保险公司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就怕到时监管处罚不痛不痒,大家依然我行我素自保。”
省保险行业协会于6月中旬开通的江苏商业车险理赔信息共享平台,让饱受亏损之苦的产险公司似乎看到了希望。据悉,共享平台涵盖了全省上百万车辆信息。今后,车主在一家保险公司多次出险理赔,次年换另一家保险公司投保继续享受保费优惠的“钻空子”行为将再难得逞。
“共享商业车险信息数据,对车主而言,将真正体现商业车险的奖优罚劣原则,这种经济手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太保人士称,数据库的建立还可防止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车辆被不法机构或个人利用,用以制造假赔记录与车辆实际出险情况不相符合,这一举措无疑将震慑一批骗保的单位及个人。
最后的救命稻草
车险全面亏损已成行业共识,此时电话车险成为车险市场的最后“救命稻草”。以平安为首的产险巨头,因电话车险价格低廉、投保直销渠道等有利因素,销售业绩大幅增长。人保、太保、大地、安邦等保险公司也开始按捺不住,纷纷设置电销运营中心。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