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险企业亏损多年有内因

地制造二次碰撞,新损害处恰好覆盖旧痕,再次向保险公司报案,并修车,通过两次索赔,车主获得两次赔款,但只支付一次的维修费用。据悉,车行和修理厂已成为保险公司销售车险的主要渠道之一,但许多车行和修理厂并未取得相应代理资格。

 

  乱象 3:业务员私吞“鸳鸯单”差价

  所谓的“鸳鸯单”,即车主在购买保险时,业务员或保险公司并未如实根据投保情况打印保单,而是将保单分开打印,客户留存的保单承保险种、金额、保费与保险公司留存的不一致。一般情况是,客户留存的保费金额大、保障范围广,而保险公司留存的保单保费金额小、保障范围少,也就是保单真实信息未录入数据库,中间涉及的保费差价便由业务员私吞,或由保险机构挪作他用。“鸳鸯单”一旦出险,车主可能无法正常索赔。

  后果:财险企业利润被吞噬或亏损

  在价格战、中介侵吞保费的背后,直指财险公司行业亏损。据统计,车险的平均盈利率近年来持续在-7%左右,尽管车险在产险公司收入占比很高,但大部分公司并不赚钱。业内人士表示,究其原因,还是中介代理的成本过高。如果把车险价格看作100%,其中,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占15%,车主维修赔付成本占65%,剩下的20%中,扣除中介代理成本后才是保险公司利润。如果按照保监会最高15%中介渠道手续费执行,保险公司还有5%的利润。

  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保险公司支付给代理渠道的手续费大大超过15%的标准,甚至达到30%左右,因此,导致了保险公司盈利空间缩小甚至出现亏损。

  格局突变:今年前4月车险老大人保市场份额被蚕食

  随着车险市场掀起整顿风暴秩序有所好转,各财险公司竞争也日益加剧。今年以来,平安、太保财险市场份额继续增长,人保则继续下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人保财险保费收入541.9081亿元,市场份额由去年的40%下滑至39.52%;平安财险保费收入为202.2691亿元,由去年的12.9%上升为14.75%;太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85.8943亿元,由去年的11.559%上升至13.557%。

  而2008年,人保财险的市场份额为42.4%,平安仅为10.9%,太保为11.5%,人保稳居财险头把交椅,太保第二,平安其次。从去年7月起,平安财险市场份额超越太保,财险三巨头市场格局突变。

  除财险三巨头外,市场座次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中华联合、大地、国寿财产、阳光、天安保险。人保财险有关人士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涨跌属于正常,但未来市场竞争的方向将由价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