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险企业亏损多年有内因

  去年,车险市场掀起一场整顿风暴,随着见费出单、取消代索赔、保费批退全额转账制度、手续费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给一直以来处于亏损状态的车险市场带来一缕春风,市场秩序开始好转,广东产险去年也首次告捷,实现5年来的首次盈利。再加上多家保险公司电话车险上马,新型营销渠道大肆跑马圈地,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车险市场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同时,财险公司竞争也日趋激烈,有数据显示,人保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平安、太保则步步紧逼,车险市场格局正隐隐发生变化。除此之外,在竞争加剧的现状下,车险行业持续多年亏损的背后,折射出其屡禁不止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导致各种乱象频生,各种违规操作时有发生,投保人被忽悠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乱象1:违规隐性优惠或变相打折

  在此之前,车险行业持续多年亏损状态,其背后是车险市场的不规范经营,车险乱象丛生。其中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车险价格战一度白热化。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保险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各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无赔偿优待、随人因素、随车因素等方式给予投保人的所有优惠总和不得超过车险产品基准费率的30%。也就是车险费率打出7折限令。

  不过,隐性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由于过分依赖保险中介渠道,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对保险中介支付较高的手续费来吸引客户,通过中介渠道,通常可在7折保费的基础上再享受8.5折或9折等不同折扣的优惠,实际上,最后车险价格为6.3折或5.95折。

  另外,通过网站购买车险还可享受赠送油卡的服务,如久久保险网打出车险7折,再送15%油卡的促销优惠,相当于变相打折。

  乱象 2:中介钻空子侵吞保费骗保

  以往,保险公司允许修理厂等中介拥有代报案、代索赔权,即车辆出险后,车主直接将车开到修理厂维修,由修理厂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接到报案资料后,直接将赔付款打给修理厂。

  如此一来,一些修理厂就利用这种代报案代索赔权,制造虚假赔案的现象屡有发生。车主林先生此前在续保时曾发现,自己的爱车曾在海珠区某路段出险,但当时那段时间,林先生并未开车到过该路段,后细想当时曾将车开到4S店进行维修,林先生担心自己的车是由车行的人开去撞了骗保。

  除了修理厂私自扩大车辆损失骗保外,还有的修理厂与车主联合起来骗保。市民王先生近期车辆出险后,未修车,但与修理厂协商后,仍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之后王先生在车辆原损害处人为

制作维护:车酷网   Copyright © 2007-2011    京ICP备09020517号  客户服务:010-64114059 QQ3582293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