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违规纳入监管法眼 “贴费”现象或将遭彻底严查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在下一步展开的车险手续费违规检查中,过去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主角”身份有望被上海保监局所替代。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无疑将使检查力度和深度更进一步,对于车险违规现象的遏制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本报6月17日报道的《捅破手续费“天花板”,上海车险再现混沌局面》一文引发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据知情人士昨日透露称,上海保监局有关领导已就车险手续费违规现象做出相关批示,要求下一步加强相关监管工作。
深入公司财务系统
意义深远的原因在于,过去由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牵头开展的检查工作,多以保险公司互查为主,检查通常流于形式,且公会没有行使处罚保险公司的权利。而一旦有了上海保监局的加入,情况则大为不同。
“保险同业公会检查时只能看到保险公司的纸质文件,当提出对财务系统进行检查的要求时,保险公司通常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拒绝被查。”一位曾参与过上海车险业务大检查的知情人士昨日对记者说。
而作为上海保险业的直管部门,在参与检查过程中,上海保监局就能够进入保险公司财务等内部系统,后者在车险手续费操作上是否存在违规现象,系统一查就能了然。此外,上海保监局还可利用稽核软件开展现场检查,并可对有违规支付手续费等行为的保险公司进行监管谈话。对于下一步上海保监局选择何种形式参与检查,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向本报表示,“还在研究中。”
那么,在检查过程中,如何才能断定保险公司在车险手续费操作上有违规现象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关键在于查保险公司费用报销凭证的额度,一查到底,便能知道保险公司是否在车险手续费上捣鬼。”
据业内人士透露说,通常财险公司在车险手续费上多支出的那部分金额,将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走账:从非车险的累积盈余中进行贴补,以及在应收账款上进行调节。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保险公司较多采用第一种“贴费”的手法,来提高支付给中介的车险手续费。
虚假列支业务费
简单来说,“贴费”又可理解为“不据实列支手续费”。比如在车船使用费、邮电费、会议费、公杂费等科目中虚报费用,或使用虚假发票,或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虚开保险中介服务统一发票等。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也是一种间接的逃税。”另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财险公司就是通过上述“贴费”等方式违规支付手续费的。而通常这样的“贴费”手法隐身于纸质文件背后,只有深入到公司内部财务系统后,才知“深浅”。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