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将实现车险通赔
——车主可异地投保、异地出险、异地理赔
甲车在南京投保,上海出险后可在当地报案、查勘、定损等理赔程序后,客户可轻松的在异地拿到赔款,这种新型车险通赔服务方式将在长三角(江浙沪)成为现实。
日前,由江苏保监局牵头,江、浙、沪、甬(宁波)4地保监局产险处和行业协会的秘书长聚集南京共商长三角车险通赔新型服务方式。 2007年,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3省的保费收入总和约1429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0%。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异地车辆出险赔案剧增。如何创新服务手段突破区域障碍,实现车险通赔通付,江、浙、沪保险业经过几年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的创新的做法。 据江苏保监局产险处处长单来锦介绍:江苏在全省13个省辖市建立了轻微事故快速理赔中心,去年受理案件134526起,仅在年初雪灾中南京的3个理赔服务中心处理了9965件案件,周延礼副主席称“南京轻微事故快速理赔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畅通工程、和谐工程”。 上海市2004年建立了车辆联合信息平台,上海市政府将保险费率杠杆作用作为“排堵保畅”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市政府拿出一个亿奖励无违章的驾驶员,交通违法总数下降了21.26%。 浙江侧在义乌和舟山分别建立了以保险和公估为主体的快速理赔示范点。 江、浙、沪快速理赔中心和车险信息平台的建立,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长三角通赔打下了技术基础和服务平台。 据悉,推行沪、苏、浙长三角地区产险通赔通付,将以5000元以下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先行试点,实施的地域范围以地级市以上为限。 保监局和行业协会将分别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如升级完善系统功能、建立定损数据库、统一理赔案卷要求、加强质量管控等。监管机构之间还将交换高管管理、违法违规动态、监管经验等信息。 建立长三角地区交通事故保险通赔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产险协作论坛。出席会议的保监会产险部的相关人士表示,将积极协调保险总公司队长三角车险信息系统的升级、理赔共享等技术层面的支持,要求已具备通赔条件的公司进行调研,尽快形成通赔制度的基本方案,争取6月底之前形成通赔统一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