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北京7月21日的一场暴雨,让在京财产险公司共接到机动车辆保险接报案4.2万件,估损金额约3.9亿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涉水车辆的理赔矛盾也在密集显现。虽说突发暴雨是极端事件,难免会使各种理赔问题集中爆发,但是,中国经济网编辑注意到,在这次暴雨带来的理赔纠纷中,起因基本皆是“发动机进水受损仅"涉水险"可以赔付”,几乎成为这场纠纷的唯一矛盾点,让人唏嘘不已。
早在今年初,项俊波主席即已明确将改善车险理赔难问题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保监会和各地保监局亦召开治理车险理赔难问题的工作会议,并不断下发通知夯实监管力度。然而,北京暴雨还是让车险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如果说“7·21”暴雨的理赔矛盾原因分散,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个别保险公司管理不善造成的,然而,矛盾如此集中,恐怕就是车险行业集体的弊病了。
所谓车险理赔难,其实更多的,并不是难在理赔的过程,而是在整个投保过程中,投保人对自己的保单知之甚少,信息严重不对称。保监会虽然在今年三月改善了“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问题,但是理赔问题若想真正得到解决,车险行业所需做的变革恐怕远不止废止这两个“霸王条款”。中国经济网编辑将通过“7·21”暴雨后的车主理赔路,在系列稿件中号脉车险,分析车险理赔困难的原因,验证车险新政半年来所取得的成效。
实际上,保险公司在制定车险条款时,“霸王条款”已经涵盖在其中,大多数车主,正是吃了车险条款的“亏”。
车主苦等人保财险定损涉水车辆发动机理赔难
在打了近100个电话以后,刘晓爽终于打通了中国人保的热线电话,为自己在“7·21”北京暴雨中受损的小汽车拿到了报案单号。“我从7月21日晚上开始打,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两三点才打通。”刘晓爽说。
“7·21”暴雨,刘晓爽的车在水中浸泡5个多小时,他当即打电话给附近的4S店,得到的指示是:不要动,以便于定损;立即拨打其投保的人保车险服务电话,拿报案号。在反复拨打之后,刘晓爽终于接通了人保热线,拿到报案号。随后,他又拨打了4S店修理部电话,请他们把车拖到修理厂。直到7月23日晚23时,拖车终于姗姗来迟。“他们说要拖车的人太多,所以忙不过来。”刘晓爽说。
十多天过去了,他仍然在等
|